从南海到南疆!广东的鱼和天山的羊,终于凑成了“鲜”
“最近龙虾进入丰收季,我们正在捕捞上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简称“三师”)四十五团前海镇,澳洲龙虾养殖基地的技术员王冬说,这几天正是最忙的时候。
渔网里,个头硕大的龙虾“威武”地挥动着双鳌。王冬笑着说:“忙点好,养龙虾能挣到钱。”
两年前,当地试养澳洲淡水龙虾。得益于优质的水质、充足的日照时长,龙虾生长迅速、口感鲜美,十分畅销。
盐碱地上“长”出海鲜水产,这在新疆已经不是新鲜事。新疆的盐碱地面积占全国约四成。为此,这几年各地纷纷尝试盐碱地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
近几年来,广东投入援疆资金,引进科研机构、头部企业和专业人才,为当地发展水产养殖业注入“活水”。伴随着“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的热潮,包括水产在内的更多新疆“土特产”在粤港澳大湾区打开了广阔市场。
从南海之滨到天山南麓,生猛渔获“邂逅”肥美牛羊拼成了一个“鲜”字。这背后不仅有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广东援疆与当地携手勾勒的崭新产业蓝图。
广东援疆助力盐碱地变“聚宝盆”
“这几年从内地到南疆工作、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广东游客更不少,我们养的鲈鱼在南疆本地已经供不应求,我准备扩大养殖规模。”三师五十一团君耕农业循环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满义说。
前两年,刘满义看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又敏锐嗅到海鲜市场迅速扩大的商机,他果断干起了水产养殖。
然而,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优质鱼苗上哪儿买?怎样才能把鱼养好?
刘满义留意到,当地很多养殖户用的都是广东的设备和幼苗。几经辗转,他联系上远在广州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吴风霞博士等人热心地向刘满义推荐了靠谱的鱼苗企业,又在养殖基地搭建和鲈鱼养殖等方面给了他很多建议。仅仅一年多,基地的加州鲈鱼年产量就超10吨。
“我们的鲈鱼在南疆一公斤可以卖到一百多元。”对于这样的售价,刘满义相当满意。他也坦言,和广东相比,现阶段当地的水产养殖技术还不够好,利润率比较低。“如果能够提高养殖水平,把成本降下来,养殖和市场规模都能进一步扩大。”
刘满义说,他接下来准备新增南美白对虾等其他产品,最近正在积极争取广东援疆的技术或资金支持。“前段时间,我们到广东学习,吴博士带着我们参观了很多养殖基地天宇优配,收获很大!”
发展盐碱地水产养殖可以把盐碱地、盐碱水“变废为宝”,更有望培育壮大一个致富产业。广东援疆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注入,为盐碱地变“聚宝盆”提供了巨大助力。
近年来,广东省投入援疆资金,支持当地搭起工厂化设施养殖大棚,建成超千亩室外养殖鱼塘;同时,还多次邀请南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到当地,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
“在盐碱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治方面,当地的技术还不够成熟,而这恰恰是我们广东的强项。”吴风霞说,“虽然不是援疆干部,但我们希望继续用科技的力量支援南疆,助力当地水产养殖产业和经济发展。”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打开百亿级市场
水产养殖的发展,改写了盐碱地上的产业逻辑。如今的新疆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水产大省”——去年新疆的水产品产量达到了19.25万吨。
不过,新疆本地的消费能力始终有限,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打开市场?长远来看,对海鲜水产“情有独钟”的人口第一大省、海洋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无疑是天然的庞大市场。
最近,不少老广在超市门店里选购大闸蟹时发现,原产地上赫然写着“新疆阿勒泰”。由于昼夜温差大,阿勒泰的螃蟹更早完成蜕壳,这批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大闸蟹提前成熟上市,广东消费者可以“抢鲜”品味肉厚黄满的鲜活大闸蟹。
除了平台和企业纷纷发力,近三年来广东援疆探索“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工程,进一步畅通广东、新疆的经济“内循环”,既助推疆品畅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也让粤品畅销新疆、进军中亚。
不仅如此,广东援疆还推动开通了广州—喀什直飞航线、“大湾区—中吉乌”国际多式联运班列。广州—喀什航线由一周三班持续加密至每日一班,全年客座率超85%。
打通市场、交通“任督二脉”,包括水产品在内的越来越多新疆土特产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找到了广阔市场。
去年,喀什地区疏附县的木亚格杏电商销售量同比增长672%;今年8月以来,通过“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平台,木亚格杏销售再次“领涨”,整体销售额3天突破800万元。种植户麦合木提·纳斯尔深有感触地说:“杏子早已成了致富增收的‘金果子’。”
粤新互联互通,携手共拓经济纵深。11个线上主题馆火热运营,7个线下体验馆扎根湾区……一个百亿级市场已然形成。2024年,粤新两地特色优势产品交易超124亿元。
南海温暖的风吹化南疆的雪,盐碱地上建起了富足粮仓。粤新两地,一道道“鲜”味往来穿梭,见证着一场跨越山海的“鲜”美之约。
采写:南方+记者 黄叙浩 邵一弘
剪辑:南方+记者 何志豪
通讯员:袁瀚
部分素材来源:三师融媒天宇优配
天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