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波涛渐息,海门的明月升空。南宋的词人吴琚在《酹江月·观潮应制》一诗中,如此描绘这片海滨的宁静与美丽。唐代诗人李绅也在《渡西陵十六韵》里写道:“海门凝雾暗,江渚湿云横”,同样为我们展示了海门的独特风光。提到“海门”这个地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江苏省南通市的海门区(现为海门市)。然而,历史上,浙江省也曾设立过一个名为“海门”的县级特区匠心智策,位于南北两地的“海门”地名传承了其在江海交汇处的历史背景。
2019年8月,浙江苍南县龙港镇被批准设立为县级市,改名为龙港市。作为浙江省的第20个县级市,它不仅是浙江省内最年轻的县级市,还是全国首个由镇升格为市的地方。县级市通常是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浙江省的部分县级市因撤市设区而改变了行政身份,如上虞市变为绍兴市上虞区,奉化市变为宁波市奉化区,富阳市变为杭州市富阳区等案例。
展开剩余70%虽然龙港市设立较晚,但它已经在区域发展中占据了标杆性地位。作为浙江省最年轻的县级市,龙港市的未来充满希望。如果你在此时好奇,浙江省的第一个县级市究竟是谁?答案便是1981年由海门特区改设的椒江市,而随着岁月变迁,椒江市如今已演变为台州市椒江区。
1980年,台州地区设立了海门特区,这个名字源自椒江口的独特地理形状,牛头颈山与小国山南北对峙,形如大门,象征着内河通海的要冲。海门特区的行政中心设在今天的台州市椒江区,辖区包括黄岩县的海门区、大陈镇、山东公社以及临海县前所公社。这不仅标志着椒江区成为独立的县级行政单位,也意味着浙江省成为中国第二个设立名为“海门”的县级行政区域。若海门特区得以保留,或许我们今天会看到一个台州市海门区,与江苏省南通市的海门区并存,南北呼应。
而南通市海门区的历史更为悠久,海门县的前身可追溯至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当时设立于静海军东部,因其地理位置接近长江入海口而得名。尽管海门特区设立较晚,海门这个名字却早在宋朝时便有了。今椒江区境内的海门、葭祉一带在当时隶属于临海县的明化乡,而这一带也被称为“海门寨”。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信国公汤和在此建立海门卫城,至此海门作为地名便开始广为人知。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撤销海门卫,而康熙十九年(1680年)海门镇已经设立;1950年,临海县将海门地区划出,设为直属台州专区的海门区,直到1956年海门区撤销并划归黄岩县管辖。
然而,历史的变化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1981年7月,因与江苏省海门县同名,海门特区正式改设为县级市,并更名为椒江市。浙江省也因此迎来了第一个县级市的诞生。1994年,椒江市再次变更为椒江区,得名于境内的椒江。椒江是台州境内灵江下游的名称,因其入海口的形状如椒而得名。这一变更标志着浙江省的第一个县级市转型为一个市辖区。
作为台州市的主城区,椒江区有着显著的区位优势,是浙东的门户之一。海门港更是浙江省三大港口之一。这里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拥有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东山公园、戚继光纪念馆、海门老街和大陈岛等众多旅游资源。此外,区内还有台州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椒江区下辖9个街道和1个镇,分别为海门街道、白云街道、葭沚街道、洪家街道、三甲街道、下陈街道、前所街道、章安街道、海虹街道及大陈镇。全区总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71万。
发布于:天津市天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